成都市海选工作室-成都市茶楼信息-成都市新茶工作室

西安品茶V-西安品茶微信-西安上课

失去“解压缩文件”技能的年轻人,把百万粉丝的游戏博主整破防了


星彡丨文

前段时间有张图传的失去缩文挺火的,我在好几个QQ群刷到过。解压件技

有关于“年轻人丧失计算机技能”的年轻话题,。人把


事情是百万这样的。

可能有朋友还记得,粉丝BB姬曾经介绍过Steam上一款非常抽象的戏博文字游戏《东北之夏》,作者叫“庄不纯”。主整

游戏把“东百往事”的破防所有角色二次元娘化,刀哥化身为巨乳御姐“虎妞”,失去缩文虎哥是解压件技电竞元气少女“刀酱”。


这个作者很有意思,年轻感兴趣可以搜一下。人把

他平时在B站是百万做《植物大战僵尸》娘化MOD的UP主,目标是粉丝人人都控娘化大喷菇,B站上有100多万粉丝。


当然,不仅仅局限于大喷菇,还有很多其他美少女MOD。翻一翻他的B站置顶动态,可以找到改版游戏的下载链接。

因为网盘分享经常会炸档嘛,所以大家传文件已经习惯了压缩之后再上传。



结果有一天,不知道哪里来的嘴臭小孩,估计平时也不怎么接触电子产品,试图直接在迅雷里解压缩文件,结果当然失败了。

毕竟网盘的在线解压缩功能一般要付费会员的嘛,小孩可能以为是UP主坑钱,私信嘴臭了一番——我也是头一回见到“因为上传压缩包”而辱骂UP主的。

庄不纯肯定很生气啊,于是把人家挂了出来。毕竟是百万粉的B站UP主,声量不小,再加上事情本身有点搞笑,很快在微博贴吧、各大QQ群传疯了。


后来他又顺势做了一期《电子扫盲课——网盘下载压缩文件及解压缩教学》,简单教怎么不花钱解压网盘文件,很快视频播放量破了百万。

闻风而来的吃瓜群众塞爆了弹幕,吐槽着以前都是“好人一生平安”,现在环境怎么成这样了……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评论区的画风。



01

“难道我真的是天才?”

多少有些感慨,85后-00后这批人(大致范围未必准确)简直是互联网中流砥柱,曾经是“不会电脑去问问年轻人”;未来或许是“不会电脑的去问问老人”。

最后可能都是同一批人。

庄不纯的视频里也提到,他每次发资源链接,B站抖音快手的私信都是99+,不明白的人很多,各种提问怎么下载、解压。背后是一种普遍的“断层”问题。



(这类奇奇怪怪的问题真的很多)

就说解压缩这件事吧。

很多“好东西”放在网盘里,动不动就被和谐掉,所以要改后缀啥的转好几道弯——慢慢变成成了圈子里的基本默认操作,想要资源,必须得学会。

①但现在只是要求下载压缩包、解压文件的步骤,基本可以筛掉50%的人了。

②再高级一点,能做到输入中文密码并解压,可能只剩下5%的人能完成吧。

③还有更高级的,比如改文件扩展名,然后解压嵌套式的压缩包(把一个文件压缩两三次,自己手动加上删掉的扩展名),可能连1%都不到。

有些老网游,包括DLsite上的资源,现在还是多卷解压的,只是做了个傻瓜启动器。放以前还得手动改文件名,自己解压才能安装。



(兰斯10就分成part 1234)

事实上,很多网友直到点进UP主的视频评论区,这才意识到,现在的小孩上网都是手机,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太少了,对基础电脑知识根本一窍不通。

但年龄低真的不是问题,不懂也不是问题。

以前想玩“学习版”游戏,八岁九岁都能纯靠兴趣,自己查资料看贴子教程一遍遍实践搞出来。世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嘛。


早先BB姬聊过几次类似话题,最后结论一直落在“移动互联网的这代人,接受信息太多,基本上丧失了主动搜寻信息的能力”这一点。

我并没有恶意针对谁,只是有些感慨。不管是学习版游戏,还是瑟瑟资源,总感觉很多人只会张嘴等人喂饭,失去了“我不会,但可以尝试学”的心。


这是个很复杂的现象,涉及现象的群体庞大,难以用一句话涵盖描述。甚至回过头来看,我自己的结论也多少有些偏颇。

——说到底,不论什么时候会用电脑的都是少数只是现在网络普及,不会用电脑的人也可以上网罢了,于是大家都在调侃“电子文盲”越来越多了。

当然,这并不是有些人没素质爆粗口的理由。不会就应该去网上找方法,去搜索引擎搜,哪怕向别人虚心请教,而不是直接私信骂人大放厥词。


(当事人被冲后,估计认识到问题,直接认错了,这事情也就过去了)

02

“中国式英雄”的诞生

回想我自己(一个90后)学生时代,第一次被朋友带去黑网吧,要不是别人告诉我,我连怎么开机都不知道。

很多东西没接触过,真的一头雾水。


好在那时候自己经常被牛子支配。

每次大头儿子有什么不懂的时候,都有小头爸爸接过操作代打,帮着摸索,硬生生学会各种冲浪姿势,现在已经成为绝世牛子了。

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我为了找一部资源学会了多少本事,兴趣简直是很多人接触和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动机。


ACGN圈子的大佬百花齐出,若是遇上分享资源的好心人,态度好点(不像文章开头那样嘴臭而是)虚心请教,别人也会“授人以渔”。

打个不恰当比方。

渴求涩图本子、汉化资源的人们,曾经开辟过一条通往二次元的“丝绸之路”。各大磁力站点是最接近一线的“敦煌”,是沟通中原和外域的交通枢纽。

随着互联网发展,“莫高窟”也进入鼎盛时期,建立起了大量陈列收藏的“洞窟”。


主要的洞窟通常由汉化组、技术大佬、以及同人画师写手等组成。其他洞窟则由有钱有闲的学生党、国外打工人,以及24小时在线的互联网土著参与。

特点就是大家①会一门外语(哪怕是熟练使用机器翻译),能够辨别第一手信息真伪,②知道科学工具或者直接肉身在外,能够接触第一手资料来源。


(正好顺便推荐一下,我经常用的Chrome翻译插件)

活跃在贴吧论坛QQ群的大佬们,就好像受人膜拜的像龛。作为向萌新传播资源的途径,社群内部精心陈列着各式ACGN汉化资源的壁画。

资源积流成河,经由互联网四散到其他地方,吸引其他人入坑。这时也有人选择沿溯而上寻求源头,最后加入布道的队伍。


那些至今依然活跃的远古大佬们,堪称是互联网活化石,很多年湮代远的古早资源网上已经找不到了,但在他们的硬盘里都有保留备份。

有些是兴趣使然,有些则是习惯成自然,十几年如一日地屯资源。评价别人可以用秋名山车神,评价他们……他们已经是秋名山本尊。

围绕着他们,形成一个个小圈子。


听起来或许有些反直觉:原本为了逃避社交,而投身虚拟世界获取资源,结果为了获取更多资源,选择去主动社交。

03

社群的圈层化

现在你就算能精准描述问题并使用搜索引擎,很多时候也不一定能解决实际问题。国内搜索引擎第一页蹦出来的根本不是答案,错得离谱。

百度知道的回答也早就被各种不知道哪里扒来的脚本回答占据。衰落的百度贴吧失去了原有的专业程度,删除旧帖以后已经很难搜到理想的答案。


这也是为什么网上各种“Steam管家”大行其道。轻信搜索引擎的结果就是跳转到了各种付费页面,花了冤枉钱或者安装“下崽器”,于是中了垃圾全家桶的道。

所以如果想深入了解一个领域,一个带人入坑、互相交流的“老师”角色非常重要。在我看来,如今互联网有一种重新圈层化的倾向。

我认识一些搞同人的太太,平时都在QQ群和QQ空间高强度水。由于扩列的对象都是同一个圈内的爱好者,话题更加私域一点。


像QQ空间更多是个人选择的网友,你会刷到什么内容纯粹是你能加到什么样的网友决定的,扩列条里的雷点经常会标注清楚。

那些QQ群、豆瓣小组、小红书算法等等……把你弄到相对隔绝的圈子里,讨论就会平和很多。如果你接触到一个,会陆续被扩到其他的相近圈子。


不管是二次元,还是游戏都一样。为了规避不必要的麻烦,很多走向大众的兴趣社群,重新缩圈到亚文化的小圈子。

这时候类似“解压缩”的基础操作,删除后缀,多次压缩……虽然原本是为了规避和谐的行为,但在无意识间也成为了一种准入门槛。


该说不说,世界需要这种同温层——很多内容只适合对愿意付出时间精力,真正志同道合的人开放。

算是一个这两年很有趣的一个趋势?



访客,请您发表评论:

© 2024. sitemap